项目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中文

移民海外十多年,我的两个小孩都是在国外出生、成长的。怎样让这两个小家伙学好中文,是我天天头疼的事情。

 

在同身边的父母交流时,我发现大家不仅头痛教学方法问题,对于更本源的一个问题也是有各种各样想法的。这个更本源的问题就是:究竟要不要学中文,需要学到哪个程度?

 

下面随便列举一下家长们的各种想法:

 

  • 中国人嘛,自然要学好中文的。
  • 英语还是世界通行语言,中文会点就行了。
  • 世界500强的CEO还有世界政要的孩子,太多在学中文,有的还水平很高。他们知道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文是基础啊。
  • 中国文化?糟粕太多。为什么要给孩子增加一道负担?
  • 中文是该学,但是没有环境啊,没法要求太高了。

        ……

 

哈哈,是不是什么想法都有?我也不嫌多,索性给这长长的清单上再增加一条:

 

如果想让你的孩子成熟、睿智、懂得享受生命、尊重自然、进退有据,那么让孩子学中文吧,而且最好是终生学习 + 全家一起学习。也许有无数条道路和方法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既成熟又可爱既老练又随性既独立又合群的人。其中通过中国文化的熏陶这种方式,也许是效用最好的一种。

 

学习中文的功利性作用,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断,我不多说。今天单讲中文,乃至其承载的中国文化,对孩子,尤其是海外出生的孩子在气质、性情和心灵上的影响。

 

这个论题可能太大了。讲故事吧。

 

【人心人性】

 

我的老大9岁,老二4岁。两人都特别喜欢西游记。每次一上车就要求播放凯叔西游记。西游记原著里,六耳猕猴被如来佛说破,被孙悟空一棒打死。凯叔版的西游记则采用了明朝末年董说的二心说,大意是这两个一模一样的孙悟空,一个代表了唐僧的心魔,一个代表了唐僧的真心。二心合一之后(谁也没打死谁,而是金光一现,合体了),孙悟空基本就没有犯什么错了。至于前两年网上流传的孙悟空被六耳猕猴暗中置换的网文,则多半是阴谋论思想下的演绎。看完一笑就过,没什么好细思极恐的。唐僧的几个徒弟其实是他人性一面的代表。意志坚定如唐僧这样的人,仍然在漫漫取经路上有心猿(孙悟空)意马(小白龙),有贪嗔痴(猪八戒)和只干不动脑筋(沙和尚)。这是对人性的多么准确的还原?西游记这样的作品,可以从8岁读到80岁。不学中文,哪里办得到?不了解中国文化,又哪里能窥得其中真味之一二?

 

生活情趣】

 

中国人不仅仅对人心人性这样的终极问题有长达几千年的探究,更对衣食住行有无微不至的研究和重视。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文化可能是最人本主义的一种文化。而不管巨哲鸿儒或村妇白丁,每天都离不开衣食住行。真正的中国人,最懂得在现有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享受生活。

 

拿娱乐来举例,按照林语堂的归纳,一个传统的中国人可以有这些消遣活动:嚼蟹,啜茗,尝醇泉,哼京调,放风筝,踢毽子,斗鸡,斗草,斗促织,搓麻将,猜谜语,浇花,种蔬菜,接果枝,下棋,养鸟,煨人参,沐浴,午睡,玩嬉小孩,饱餐,猜拳,变戏法,看戏,打锣鼓,吹笛,讲狐狸精,练书法,咀嚼鸭肾肝,捏胡桃,放鹰,喂鸽子,拈香,游庙,爬山,看赛船,斗牛,服春药,抽鸦片,街头闲荡,聚观飞机,评论政治,读佛经,练深呼吸,习静坐,相面,嗑西瓜子,赌月饼,赛灯,焚香,吃馄饨,射文虎,装盆景,送寿礼,磕头作揖,生儿子,睡觉。

是不是很好玩?

 

让孩子了解中国文化,当然不仅只是把它们从ipad前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更重要的,是给他们一种情调,一种对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能去观察、去享受的心境和能力。我们宁可一花8万一年的学费,因为某私校会组织孩子们去山上过没有网络的生活,我们宁可开车40公里,把孩子送去某些重视农间劳作或手工制作的专门学校,却不愿让孩子多学习一些中国文化吗?对最本质的生活的关注,没有谁比中国文化做得更全面,更细致。

 

中庸之道】

 

在激进的西方海洋文化的冲击下,中庸这个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往往被描述为骑墙派的“墙头草哲学”、模棱两可的和稀泥、随意妥协的老好人、凡事不冒头不冒尖、无原则、左右逢源、滑头狡诈的处世之道等等。

 

这错得多么可笑!中庸,从思维方法论的角度说,也就是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研究什么是事物所处的最好状态以及如何达到这种最好状态的方法。中庸是一种“度”的把握,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

 

好吧,说人话:中庸其实就是按照规律办事,并且把握好尺度。中庸之道决不是如有些世俗观念所说的折中、妥协和无原则。

 

孩子们如果能练到中庸这个武功的一二成功力,就能妥善待人接物;练到三四成,就能知进退;练到五六成,就能主持大事;七八成,就能从心所欲,不逾矩…

 

海纳百川】

 

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中国文化的包容度不仅仅限于吸收和同化外来文化,还在于它对人性,社会制度,伦理道德的广泛深入程度超过了任何一种其他文化,以及任何一种宗教。因此,它不可避免地被历代统治者挑选着,甚至曲解着使用,让它成为统治工具。而这些曲解也必然反过来影响中国文化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你是看不到如美国宪法中那种“防官如防贼”的思想的。几千年来统治者利用了德行与官位必须匹配这一点来偷换概念,使得“官本位”从道德和实际上都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被普遍接受和推崇的思想。

 

又比如,有中国学者认为,在隋唐科举制建立之后,学者们的终极归宿就是成为御用文人,这造成的最重要的后果就是中国文人从此失去了独立思考的基础,再也没有先秦那种文人和政治的平等,或南北朝时期的那种自由奔放了。

 

这些对中国文化的反思自然很有见地。事实上,这些反思也在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文化就像大海,自然有温柔美丽的无限风光,也会有惊涛骇浪。只有经过海风的洗礼,孩子才能成长出健硕的身体和坚韧的心智。你是想让孩子乘风破浪,达到智慧的彼岸呢,还是因为害怕海上的风浪,把他们圈养在封闭的城堡里?

 

如果说中国文化像大海,那么中文就像一艘大船。孩子能驾驭的船越大,能抵抗的风浪就越大,能航行的距离就越远。可见,中文自然是必须要学习的。不仅必须要学,还要学好。

 

中文之美】

 

中文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本身也是一种沟通方式和艺术形式。中文散文、小说、诗歌词赋、楹联,还有篆刻和最高的艺术——书法。这些艺术形式使给中文学习带来了丰富的内容和太多的犒赏。

 

中西结合】

 

在国外孩子们没有中文学习环境,这是事实。也是我最头痛的地方。但这却不能作为不学习的借口。事实上,环境问题也许还真的只是个借口。举个例子,把西方人骂得最狠,却最得西方人推崇的辜鸿铭,出生在海外,母亲是葡萄牙人,养父是英国人,成年前大部分时间都在非中文环境下长大,却是一等一的国学大师。事实上,孩子们在国外的环境出生,成长,正好有了可以利用的地方:

 

第一是环境单纯,孩子能接触到的中文资料大多可由家长精选。

 

第二是西式的教育方式和思维方法能够弥补中国文化的不足。当孩子具备了西式的思辨能力和科学精神之后,中国文化对人心性的温养无疑会给孩子带来无穷的益处。

 

结语】

 

对于海外出生的孩子而言,也许这样的状态是最理想的:经过系统的西式教育和大量的中文学习,孩子们能够既有西方人的头脑,又有中国人的心灵。

 

是的,西方人的头脑,中国人的心灵。

 

 

版权 © 2023 郭抒。保留所有权利。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分发,公开显示,修改或以任何方式使用本文的信息和材料。违反者将承担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