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梦想住宅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中国教育基金会郭抒访谈录

【编者按】

 

本文是澳大利亚中国教育基金会对郭抒的采访记录。

 

文中谈到郭抒对设计梦想住宅的一些方法和理解,以及他对扶贫的一些思考。

 

文后附有大量SGA设计实例

 

【记者】

 

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您自己、您的公司和工作吗?

 

【郭抒】

 

我早年在国内学习管理学,有经济学学位。到澳洲后改学建筑设计,成为注册建筑设计师。执业多年后成为注册建造师。

 

我的设计事务所SGA Design从事各类商住项目的设计、报审和项目管理;我的建造公司SGA Projects专注从事高度定制化的住宅建造。

 

【记者】

 

您是怎么认识到澳大利亚中国教育基金会的?

 

【郭抒】

 

通过龚耕先生介绍认识。

 

【记者】

 

您是何时加入基金会?是因为什么契机或原因加入呢?

 

【郭抒】

 

我是今年(2022年)加入的。龚耕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他加入基金会后就陆续向我作了一些介绍。当我对基金会有一定了解后就决定加入了。

 

记者】

 

为什么会选择企业捐助?

 

【郭抒】

 

一是这样能把这件事做得更长久一些。

二是这样能对企业内部文化有一些促进。

 

【记者】

 

您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样的?

 

【郭抒】

 

一是以人为本,二是面向未来。

 

我们工作的核心方向是高度定制的住宅,通俗说就是为业主设计和建造梦想住宅自然而然地,我们的整个工作过程就是围绕着“人”来开展的。比如:

 

  • 业主的生活经历、家庭安排、生活习惯、经济情况、爱好品味,直到身高、是不是左撇子等信息,都是我们设计中要考虑的细节。
  • 我们会与业主进行大量的沟通交流,和业主一道,发掘出其真正的、而不是想当然的需求;发掘出业主对于生活、亲子、投资方面的短期和长期需求;乃至于发掘出业主对美与丑、舍与得、简与繁的思考和偏好。
  • 我们的设计非常关注施工过程是否简便流畅,能否确保工人的高效率和低错误率。这里有环保、施工安全和节省成本上多层次的考虑。
  • 我们会考虑房子建成后,对于社区和周围的植被、社区环境是否有正面影响。
  • 我们还会考虑,如果房子将来易主或出租,那设计对这些潜在的使用者又会有什么影响。

 

所有这些问题,都离不开对“人”的考量。因此,我们在所有工作细节中都渗透着“以人为本”的文化。

 

我们企业文化的第二方面是“面向未来”。

 

这里有几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我们相当注重亲子教育以及将来的家庭生活安排(如几代同堂)问题的妥善解决。我们会花很多时间与业主讨论这些问题。

 

例如,电脑到底应该放在孩子的卧室里还是公共区域?将来老人从国内来澳洲时是否同住?怎样既能共同生活,又保证各自的空间和隐私?如果孩子长大搬出去居住,业主年迈了,他们对房子的使用安排是否有足够的灵活性?是否有应对老年生活的措施,如无障碍通行、加装电梯的可能性,等等等等。所有这些,都涉及到业主未来的生活安排,这些都是我们设计的关注点。

 

第二,我们极其注重科技在建筑的中的运用。我们认为,家居的智能化,应该是全方位的、同时又是“无形”的,“看”不到的,无需学习、没有使用难度的。例如,是否需要在车库安排电动车的充电桩,或是提供将来安装的可能性;是否在厨房岛柜台面下暗藏手机无线充电器;孩子做手工的区域,其电灯是否应该有色温和亮度调整功能等等。

 

第三,我们一直在关注和探索适应未来澳洲建筑的新材料和新技术。轻钢的使用、3D打印技术、工厂预制组件等等,都是我们已经使用或正在研究的内容。

 

【记者】

 

您怎么看待慈善(慈善事业、慈善精神)?

 

【郭抒】

 

作为设计师,我们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来对社会做出一些有益的促进和影响。


 

慈善事业,尤其是专注教育的慈善事业,无疑是能做出这种促进和影响最为直接的一个途径。


 

可是如何才能确保这种促进和影响是“有益”的?这关乎到教育的本质,我想从我自己说起。

 

我父母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我在他们对学生的爱中长大,这是我与教育最初的缘分。

 

如今我已为人父,明白为人父母是一场自我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修行。我们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在谈到未来的时候,我们希望教育可以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图景?

 

当我们探索并尝试回答这些问题时,由己及人,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几千年中国文化存在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就是“等、靠、要”的思想十分严重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贵人,靠皇恩,靠关系。什么都靠,唯独少了靠自己。

 

是说国人缺乏奋斗精神,不能吃苦吗?不是的,国人最能吃苦,最能忍耐。这里要说的,是因为缺乏这种根本性的“靠自己”,而渐渐失掉了中国先民那种真正独立的精神,也少了点作为“自由人”的率真与潇洒。

 

最近印度裔的苏纳克当选英国首相。微信中广为传播的信息,大多在渲染他“上私校”的经历及其太太家族的显赫背景。话里话外,还是一个“靠”字。

 

必须申明,我不是无政府主义者,也不是“中国文化黑”,相反,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拥趸;我父母都是中文教授,我父亲关于汉字的著作正在被翻译为多国文字;我本人的建筑设计,也一直源源不断地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


 

我只是试图通过对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分析,对扶贫的方向做一些思考。


 

为什么会越扶越贫?根源正是在于一个“靠”字。


 

因此,扶贫从教育出发,把贫困地区的孩子用知识武装起来;更重要地,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有开阔的眼界,有独立思辨的能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才是根本的“授人以渔”。

 

这也可以说是我加入澳大利亚中国教育基金会的一个根本原因。

 

【记者】

 

您在参与基金会的活动中有怎样的感受和收获?

 

【郭抒】

 

基金会的组织管理都是志愿性的,执委会和所有志愿者的奉献精神让我由衷地钦佩;看到那么多人长期坚持从事真正的、落实到扶贫对象个人的、同时又着眼未来的扶贫慈善事业,我也感到很振奋。

 

参与基金会的活动,尤其是带着自己的孩子和员工一起参与,是一个进行亲子教育的最好机会,是一个培养企业文化的最好机会,也是一个审视自身的最好机会。

 

【记者】

 

您对您或贵公司与基金会日后的互动有什么期望和愿景吗?

 

【郭抒】

 

我希望能有机会多带自己的孩子参加一些在国内进行的慈善活动。基金会一直有这样的安排,我刚加入不久,希望将来能多参加。

 

也希望基金会的互动将来能影响到更多的人,能影响到我们扶贫的对象和他们身边的人,能影响到我们自己和我们身边的人。

 

【记者】

 

您有什么话想要对正在考虑参与到企业捐助的人说吗?

 

【郭抒】

 

让员工有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是留住人才的重要一环。

 

  SGA 设计实例一  

 

楼梯后安排一个带有跃层的书房区域。

 

书房的跃层和楼梯的跃层空间合二为一,瞬间获得极大的空间延伸感。

 

 

这个书房区域其实并不大,但是其和楼梯间共享的跃层区域,以及面向花园的落地窗使得使用感受很开阔敞亮;同时,这个区域也把比较吵闹的起居空间和比较安静的卧室分隔开;更重要的,书房上空的跃层空间扩大了楼梯间的空间感,可以从房屋的多个角度看到这个空间;同时,由于楼梯的遮蔽,却看不到书桌和书柜。

 

SGA 设计实例二  

 

 

本地建筑法规对二楼有额外的退让要求。利用这个退让空间,为一楼起居室在这里安排一个跃层空间,并向阳开高窗;东、西两边也适当开落地窗,这样形成一种花园环绕,树影摇窗的效果,一套面积不大的联排别墅便拥有了独立别墅的效果。

 

SGA 设计实例三  

 

 

如果空间允许,就做一个可以通行汽车的门廊,谁说酒店才能有这样的配置?

 

SGA 设计实例四  

 

 

外立面的设计可以和邻居的老砖房和谐共存。

 

SGA 设计实例五  

 

 

为了防止非法出租,住宅审批一般不允许一套住宅配备有两套厨房。但本设计安排了9个卧室、两套厨房(外加一个重油烟厨房)、两套楼梯、两套洗衣房、两个停车区域和5个起居空间,为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提供了足够的生活空间和可分可合的居住方式。

 

SGA 设计实例六  

 

 

谁说一个房子只能有一个书房?这个设计的业主一家三口都爱读书。除了楼下的主书房外,两个主要卧室也各自套有书房。

 

SGA 设计实例七  

 

 

家是人感到最为放松和安全的地方。这个设计用一个围合的中庭,为业主提供了一片闹中取静,放松心情的天地。

 

版权 © 2023 郭抒。保留所有权利。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分发,公开显示,修改或以任何方式使用本文的信息和材料。违反者将承担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为必填项